武汉光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钣金生产线操作工胡师傅,6月8日迎来了几个“新同事”,高度信息化的工业云机器人。
这3个人高马大的家伙刚来,就在她隔壁工位的两台重型机床上组建起小型流水线,麻利地开始上料、把金属薄板放上机床冲孔成型,最后收进产品框。几个工人配合作业,最快需要2分钟的活,机器人只用30秒。
钣金厂来了机器人
中午,工人们陆续起身去吃午饭,一旁的3台机器人忙得正欢。
这条小型智能流水线上,3个机器人各有分工:第一台上料机器人“小白”,负责从货架上取金属板并放到1号机床冲孔;中间的红色大个子机器人管搬运,负责把打孔后的铁板从1号机床取下,转身放到2号机床精冲成型;第二台“小白”负责把成型产品投入框。
整个生产工程,工程师设定程序离开后,机器人们便自顾自忙,无需看管。
光谷机电副总经理郭强笑着掏出手机:“想知道这些家伙干得怎么样很容易”。手机视频里,机器人每个动作看得清清楚楚。他说,在这些机器人身上,布满了各种功能的传感器,数据随时传上云端,老板不用巡厂,千里之外也能在手机上查看它们的各项指标——温度,耗电量,工作时长,做了多少件产品,还能遥控其动作。
据介绍,这些工业云机器人的中枢大脑,全靠一个叫“万蜂云”的云平台控制。郭强说,“万蜂云”对机器人的管理类似蜂王和蜂群,它不仅能对任何一台机器人发出指令,还能调度它们建立团队协调作战,这对流水线作业非常关键。
领跑全国的机器革命
这批工业云机器人,来自距光谷机电不远处的另一家公司——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。
从2013年起,奋进智能董事长徐击水就一头扎进工业机器人和网络传感器的研发,迄今已获得80多项国家专利。他认为相对于服务型机器人,工业机器人更能缓解大型制造业中的痛点,尤其在那些高温、高危或高强度的制造工厂。
近年,高歌猛进的互联网浪潮及工业4.0的兴起,推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层出不穷。徐击水眼前一亮:何不把这些机器人也赶到“云”上去,用云技术来管它们?“互联网+制造”,这个想法,让奋进与光谷机电两家公司一拍即合。
4月,奋进工业云机器人1.0版本刚刚下线,就被外地的一家轮胎厂看中,订购了100多台,用于车轮制造、搬运及轮毂检验。
徐击水自豪地说,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一批工业云机器人。未来,它们将改变一个个工厂,并重构生产方式。他正基于云平台开发虚拟工厂功能,3D建模后,企业老板巡厂不用再去车间,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,就能“走”到每一台工位跟前,“跟打CS游戏一样”。
全国钣金厂惊呼“狼来了”
在光谷机电的精冲一车间,共有8条生产线,工人500多名。就在机器人上岗的前一天,郭强收到了一个员工的短信:“我们会失业吗?”
这两天,恰逢第七届中国钣金加工技术研讨会在光谷举行。中兴通讯、宇通客车等全国100多家涉及钣金制造的企业在光谷机电参观时,被流水线上的工业云机器人吸引。短短几分钟内,这些可用手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,就在老板们的微信朋友圈里刷了屏。大家感慨:“狼”真的来了。
郭强说,每次工业革命,都会带来更新的技术和更低的成本,效率是企业和老板的永恒追求。在劳动力时代,即使两班倒,一台设备的开机时间和工人的劳动时间,最长不超过10小时,而一台机器人每天就算花2小时保养,还能工作22个小时,劳动产出多了一倍。
郭强曾算过一笔账,公司买的搬运机器人每台约14万元,上料机器人4万元一台,加上铺设光纤、摄像头、产线改造等,这条十几米长的智能试验流水线,花了将近200万元。未来两年,光谷机电计划在全厂的七大生产车间,大规模上马工业机器人,投入或高达5000万元。“以后同样一个钣金工件,别人卖1块钱,我只卖几毛钱,质量还更标准稳定,它将为企业带来全新的竞争力。”
在回复那名员工的短信时,郭强表示不会。他说,在钣金行业,周而复始地往重型机床里取放工件,既枯燥又危险,随着产能提升,产业工人也将随着技术更新而升级,从开机器转为维修保养或物料配送,他们的待遇不会因机器人而改变。